人類多瘤性病毒,為一小型DNA病毒,發現于人類的體內,導致神經系統產髓質細胞的溶裂破壞,能造成人類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,病毒感染人類腦細胞,但也在許多動物實驗上顯示其有促成腫瘤的潛在性;此病毒是屬于乳頭多瘤空泡病毒科,此科病毒感染的宿主多為哺乳類動物,皆會造成宿主產生腫瘤,如引起非洲綠猴產生淋巴瘤,造成人類喉瘤及子宮頸瘤的等。
此類病毒由于其遺傳物質為雙股環狀的DNA,且其遺傳物質大小僅在4~5kb之間,因此在其復制模式以及在轉錄、轉譯上,都是相當好的研究材料;另外,某些腫瘤病毒在適當的狀態下會將宿主的細胞轉型為惡性腫瘤,因此也提供科學家在研究癌癥病變上的另一個途徑。
人類多瘤性病毒為無套膜、雙股環狀的DNA病毒,顆粒大小為45~50nm,遺傳物質的大小為5.3kb,共包含了六個基因,其中三個基因是在感染初期產生的T-antigens,可分為small T, middle T和largeT,其主要的作用為引發并維持腫瘤的形成;另外三個基因為感染后期產生的蛋白質,分別為VP1、VP2及VP3,為結構性蛋白質會形成病毒外殼,成熟的病毒外殼是由72個五倍體病毒殼粒所組成,每個五倍體病毒殼粒由五個VP1蛋白所組成,為主要的外殼蛋白大小為45 kD,約佔成熟病毒外殼的80%;VP2及VP3為次要蛋白,會與病毒的基因纏繞包裹于病毒顆粒之中大小分別為35kD及25kD,約各佔成熟病毒外殼的1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