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 --- ---
(點擊查看產品報價)

本文標題:"生氧化硅、孔隙度石英顆粒分析顯微鏡"

新聞來源:未知 發布時間:2019-5-16 3:15:53 本站主頁地址:http://www.027toilet.cn

生氧化硅、孔隙度石英顆粒分析顯微鏡

    氧化硅的來源,控制沉淀作用的物理化學條件,以及氧化硅膠結性與
壓溶之間的關系等都直接受到注意(據伊里蘭德,Ireland,  1959)  。
    毫無疑問,氧化硅膠結物可從溶液中沉淀出來。溶液中的氧化硅來自
放射蟲、硅藻殼和硅質海綿骨針等有機碎屑。同樣,有些富硅溶液必定是
從壓實粘土中排出的。人工培植氧化硅晶簇,曾做過大量成功的試驗。在
高溫高壓-F即可獲得晶簇(據赫爾德和倫頓,  Heald and  Renton,  196
6;  帕拉掛蘇,  Paraguassu,1972),在常溫常壓下也可獲得(據馬肯茲
和吉斯,Mackenzieand Gees,  1971),
    研究次生氧化硅、孔隙度和埋藏深度之間的關系無疑要與壓溶或壓熔(
Pressure welding)現象結合起來。許多薄片顯示,石英顆粒彼此緊擠,次
生氧化硅則在鄰近顆粒間接觸點處沉淀。許多研究工作者根據這些觀察都
認為,當砂被壓縮時,顆粒接觸處的氧化硅被溶解并瞬即再沉淀。最近里
坦霍斯(Rittenhouse,1971)對孔隙度減少作了定量分析。這個分析把壓溶
與顆粒形態和填積結合起來。
    泰勒(Taylor,1950)認為,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,每個顆粒接觸鄰近
顆粒的數量,可從接近地表處的1、  2個增加到深處的5個或5個以上。同
時,他還說明顆粒的接觸性質隨埋藏深度的增加而變化。在淺部,巖石的
顆粒接觸關系普遍為顆粒相切或點狀接觸;向下漸變為長形狀接觸,顆粒
邊緣并排地貼在一起;再往深處,顆粒變為凹凸相接,該處壓溶作用強烈
,接觸邊緣普遍縫合。上述顆粒接觸在數量和性質上的變化,是和孔隙度
的逐漸降低相伴隨的

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,禁止復制,轉載注明地址
上海光學儀器一廠-專業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顯微鏡價格
合作站點:http://www.sgaaa.com/顯微鏡百科